彩神1集团要闻
C12+3峰会 | 周育先:勇担使命🤵🏽♂️,积极作为,坚决打赢水泥碳达峰➰、碳中和的硬仗
来源🤘🏻:集团办公室🪖、数字水泥网 发布时间:2021-05-07近日🙆🏻♀️,由中国水泥协会主办🌬🍓、西南水泥公司承办的2021年中国大型水泥企业领导人圆桌会议(简称C12+3峰会)在四川成都成功召开🧑🧑🧒🧒,会议主题为“十四五绿色低碳发展 大集团使命责任担当”。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🚧、董事长周育先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💧。集团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曹江林当选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并主持会议。包括集团水泥企业在内的全国20家大型水泥企业领导人及协会领导出席本次峰会。
勇担使命 积极作为
坚决打赢水泥碳达峰🗝、碳中和的硬仗
——在2021年中国大型水泥企业领导人圆桌会议上的讲话
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🐃、董事长 周育先
各位领导🙎🏽🧑🦯、各位同仁:
大家好!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美丽的成都,参加一年一度的C12+3峰会。首先,我代表中国建材集团向本次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👧🏻,向中国水泥协会和各位同仁给予中国建材集团的支持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。C12+3峰会是行业盛会🚣、是大企业领导人交流互动、思想创新的会议。会议规格高🆑、分量重,可以说是水泥行业多年来发展的风向标、助推器、加油站。本次会议探讨的是水泥行业“十四五”绿色低碳发展以及大企业的使命责任担当🚶♂️,这是全行业、全社会甚至是全世界都非常关注的重大课题。对于这个课题👷🏼,我们怎么看、怎样作答🚧☎,事关我国水泥行业未来几十年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。按照会议安排,我结合中国建材集团的实践谈三点认识:
全力推动碳达峰、碳中和
水泥行业迎来发展新时代
(一)碳达峰、碳中和是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
2020年9月至今🎎,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就中国“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🚜、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”发表重要讲话⚆,彰显了我国履行大国责任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历史担当,推动我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。在近期举行的“领导人气候峰会”上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“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”的中国方案;在中法德视频峰会上,用三个“最”字概括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🖐: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🪜,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,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。”碳达峰🏓、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,影响深远👨🏻🦲、意义重大,将引发系统性变革🐵,引领中国步入生态优先🌲、绿色低碳发展新时代。
建材行业是碳达峰、碳中和行动的先行者。今年1月16日👱🏽,建材联合会站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高度,站在推动实现“宜业尚品、造福人类”新发展目标的高度,向全行业发出“全力推进碳减排提前实现碳达峰”的行动倡议书。3月24日🤵🏼♀️,建材联合会召开首次新闻发布会,发布2020年度建材工业碳排放报告及碳排放核算方法📜。
中国建材大力建设绿色智能工厂,助力国家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
(二)碳达峰、碳中和是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
水泥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,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。水泥也是典型的能源资源承载型产品,由于生产过程原材料分解的特性等因素,使其“天然地”成为碳排大户。数据显示,2020年我国水泥碳排12.3亿吨,占建材行业碳排总量的84.3%👨🏻🎤、占全国碳排总量的比例约为13.5%。正因为庞大的碳排占比🐢,水泥行业能否提前实现碳达峰😡,对于建材行业能否如期实现碳达峰至关重要💂♂️,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整个碳减排进度。
国家《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强调🎥,“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、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,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、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”“对8.5亿吨水泥熟料实施清洁生产改造”“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”。近期多部委针对水泥等重点行业明确“开展生态环境源头防控”“把碳达峰情况纳入行业环评”“今年完成节能监察全覆盖”等要求。我们要充分认识碳达峰的紧迫性和艰巨性,以高度的责任感、使命感👨🏽🚒,抢抓时间窗口📝,积极主动作为,全面推动水泥行业绿色转型🧉。
(三)碳达峰、碳中和是水泥行业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机遇
纵观我国水泥行业的发展历程🧎🏻➡️⚽️,正是在一步步创新变革中成长壮大起来的。尤其是近些年来面对产能过剩矛盾、环保约束、资源能源压力,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,由大企业带头、全行业共同努力✌🏻,水泥行业积极探索自救之路🏧,取得显著成效💇🏻♂️。拿错峰生产来说,自2014年首次提出后,从试点示范到全面实施,从推广应用到常态化错峰,逐步实现了由点到面的转变。数据显示,“十三五”期间,水泥行业受益于错峰生产政策,减排二氧化碳15.3亿吨⬜️、二氧化硫5.34万吨、氮氧化物196万吨、节煤上亿吨💇🏽♀️,为环境治理作出重大贡献🦹🏻♂️,同时缓解了产能过剩压力🪟、提高了经济效益。这充分证明了我们的水泥企业、企业家致力于行业健康发展的智慧、韧性和协作精神。
碳达峰、碳中和的倒逼既给水泥行业提出严峻挑战,也蕴藏着巨大机遇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“危”和“机”的辩证法,指出“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,克服了危即是机”“在危机中育先机、于变局中开新局”。对于水泥行业来说👸,碳达峰👁🦀、碳中和不仅是悬在头顶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,更是绿色低碳革命的催化剂🫴🏿,将开启生态文明建设、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🔲。所以说,全力推进碳减排、提前实现碳达峰,水泥行业有责任、有义务🌨🔮,同时也有基础、有能力。我们应对此充满信心。
探索绿色低碳之路
中国建材集团翻开发展新篇章
作为建材行业的唯一央企、全球最大的水泥企业👨🏻,中国建材集团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🛄,把绿色发展深深融于价值观、深深融于生产运营管理全过程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🤘🏻、绿色低碳之路🙏🏼,为推动“十四五”高质量发展👨💻,助力行业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。主要做法可以用五个关键词概括:
(一)战略引领
中国建材集团开展“善用资源日”开放活动
中国建材集团坚持绿色发展战略👨🏭,“善用资源👊🏿、服务建设”的核心理念反映了我们追求工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初心,指的是合理开发和节用自然资源🧑🏽🦲,取之有时、用之有度,建设资源节约型🥼、环境友好型企业,为美丽中国建设倾力贡献。去年我们设定“善用资源日”🗄,全球28个城市的37家企业同时对外开放,让社会各界零距离了解了中国建材工业、水泥工业翻天覆地的变化🧑🏽⚖️。基于我国新发展阶段特征和“宜业尚品、造福人类”行业新理念新目标,中国建材集团进一步提出“材料创造美好世界”的企业使命。作为材料研发者🟧、制造商和服务商🔘,我们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,坚定践行责任,围绕高端⛹🏽、智能、绿色🎗、安全,提供更高质量产品和更高品质服务🏟,推动经济社会更好发展🧘🏻♀️💆🏽♂️。
(二)整合优化
中国建材集团是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𓀔。多年来🐱,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的贺信精神🙅♂️🙍🏻♀️,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、在行业协会的支持下👨,以整合优化的方式开展了大规模联合重组🧙🏻🏊🏽♂️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,倡导并践行“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”“价本利”“自律减排”等理念🤟🏼,与行业里的兄弟企业加强合作,坚定不移推动淘汰落后、技术革新、节能环保、错峰生产等工作💪🏿🤞🏽,推进产业链🧙🏻🫃🏿、价值链向高附加值、高质高端迈进𓀋,有力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和企业共生共赢,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。
(三)绿色制造
中国建材集团秉持“绿色制造三原则”,在原燃材料选用、生产制造过程及产品应用中突出绿色环保,追求全过程的能源节约和治污减碳👨🏼🦱。原燃材料选用环节🧑🏻🏭,倡导循环经济🧑🦼,持续加大固体废弃物的资源综合利用力度,提高矿渣、钢渣、粉煤灰等工业废渣替代天然矿产原材料比重,年固体废弃物消纳量1.2亿吨。大力发展水泥窑余热发电,累计装机容量2375兆瓦🚛,年发电量103亿千瓦时🚡,相当于节约120万吨标准煤👮🏼♀️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万吨。生产制造环节,着力推进污染物达标和减量排放,“十三五”以来万元产值综合能耗🤚、氮氧化物排放量🕵️、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5%、35%、57%,降幅远超过国家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减排目标。推动生态化增值服务💘🧑🔬,建成协同处置生产线25条🍸,年处置能力252万吨🫃🏿。产品应用环节,推进高性能🈴、高标号水泥和混凝土的消费,积极助力国家清洁能源开发。低热水泥首次全坝用于乌东德🙂↕️🐪、白鹤滩等国家重大工程🌦,核电水泥广泛用于岭澳、大亚湾、阳江等多个核电工程👴🏽。
低热水泥全坝用于乌东德水电站
(四)创新驱动
中国建材集团以创新为动力,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✏️。技术创新方面,加大在生态环保和污染治理领域的科技投入,近三年投资总额85亿元,形成一批绿色科技重大成果🔧。预烧成窑炉技术👰🏽♀️、高能效熟料煅烧烧成关键技术装备👩⚕️、快硬硫酸盐水泥等成果被列入国家低碳技术推广目录、国家重点新产品🍙。管理创新方面👩🏻🦱,通过窑炉系统优化、电机能效提升、粉磨系统优化、智能制造等方式,不断提高能效水平🥛。如去年疫情期间🕸,我们对法国MK3项目成功实施“隔空建造”,打造数字化智能工厂🤷♂️,实现了80%以上的替代燃料率,成为绿色低碳国际合作的典范。商业模式创新方面,大力发展“水泥+”模式,从全产业链优化的角度实施减碳。打造“我找车”物流平台,入驻车辆已超过40万辆,不仅提高了资源匹配效率🤾,降低单位物流成本2-5元/吨🆖,还极大降低了货运过程中的碳排和能源损耗。“我找车”是一个面向全国客户的共享平台,我们欢迎水泥兄弟企业加入并郑重承诺:节约的成本全部让利于兄弟企业🖼,共同节约能源、提高效益。
(五)固碳储能
中国建材集团利用综合业务优势🫸🏽,持续推动产业升级👩🏿✈️,为碳中和、碳交易打下了良好基础™️🧑。工厂绿化和矿山复绿方面,建成4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、45家国家级绿色矿山,打造了一批“花园中的工厂🤦🏻😿、森林中的工厂、草原上的工厂”。助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,碳纤维、玻璃纤维、风电叶片、铜铟镓硒和碲化镉发电玻璃、锂电池隔膜、加能源5.0新型房屋等新材料业务加快发展。例如🏄🏿,我们依托发电玻璃技术优势💎,建设了单体规模10MW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示范项目,年累计发电超1100万千瓦时,节约燃煤约4700吨🧑🏽🎓🥮,减少碳排约1.06万吨。
8.5代TFT-LCD玻璃基板生产线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示范项目
坚决打赢碳达峰、碳中和硬仗
共创绿色发展新未来
大企业是碳达峰、碳中和的主力军和先锋队💪🏼。作为全球最大的建材产业集团,中国建材集团更是使命在肩🙆🏿、责任重大🚶🏻♀️➡️。“十四五”期间☔️,我们将深入贯彻碳达峰🚶🏻♀️➡️、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,深入落实建材联合会的倡议和水泥协会的要求,把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,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,举全集团之力,多措并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,助力行业早日实现碳达峰。
打赢水泥碳达峰、碳中和这场硬仗,我们要在“4+2”上下功夫。“4”是碳减排的四个措施🦬。目前制约水泥碳达峰的关键因素:一是水泥产量,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,产量的多少要靠政策引导也要靠企业自律,产量越高减排难度就越大🙎🏼♀️😬,因此要做好平衡和协调;二是过程排放,在水泥生产过程中,原材料碳酸盐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最大头,占比约60%;三是化石燃料排放,约占水泥全部排放的30%,也是减排关键;四是间接排放,主要是电力及热力消耗产生的排放,占比约10%💇。针对这些因素🧝🏻♀️,我们要抓好减量发展、原料替代🤾🏽♀️、能源替代、能效提高。“2”是碳中和、碳管理。
(一)实现碳达峰
坚持减量发展。工信部近日明确“严禁水泥新增产能”“保持水泥错峰生产政策的连续性”“抓紧修订水泥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”🙋🏼。我们要坚定不移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坚持减量发展,推动供需平衡,确保行业和企业效益🏆🖐🏽。有了良好的效益支撑,企业才能加大环保投入⭐️、加强低碳技术研发推广、促进低碳能力建设🟤,从而起到“时间换空间”的作用🙋🏽👼🏻。
中材安徽水泥循环经济产业园
推动原料替代😸。一是产品创新,发展低碳水泥👉🏽,研发新水泥产品例如镁—硅酸盐水泥、碱/聚合物水泥、火山灰水泥等,通过减少或消除所用矿物原料的碳含量而减少工艺排放。二是废弃物原料替代。很多工业固体废弃物具有水泥替代原料的可行性,如电石渣、钢渣、粉煤灰👴🏽、铜渣等。我国每年产生35亿吨左右此类工业固体废弃物,资源化利用这些大宗废弃物,实现变废为宝🖖🏽,值得深入研究🔣。
加快能源替代。一是化石能源替代。目前🎗,中国水泥行业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和电力,而在欧盟一些国家,水泥行业平均燃料替代率超过50%,荷兰高达98%,CRH等国外同行生物质能源占比30%以上😉。二是优化用能结构。深挖余热发电潜力👮,加大水泥厂和矿山布局光伏发电,鼓励水泥企业延伸产业链,加大水泥窑协同处置市政污泥、城市垃圾以及垃圾焚烧飞灰等危险废弃物。
提高能效水平。一是狠抓节能🧑🏼🌾👩🏽🦱。二是推广能效技术。目前国内外有30多种可行的提高能效技术😄,我们要强化能效对标🌟,推广领跑者经验。
(二)推动碳中和
水泥行业要实现碳中和必然通过碳捕捉的方式,去除手段包括传统的植树造林等基于自然的增加碳汇的方式,以及新兴技术🦵,即利用碳捕集与封存(CCS)技术、直接空气捕获(DAC)技术进行人为固碳。水泥行业减碳难度高👨🏻🦽,只有坚持脱碳技术路线,利用CCS技术尽可能吸收生产过程中各环节排放的二氧化碳,才有可能实现深度减排目标🌲。国内外大型水泥企业已纷纷尝试并走在了前列😊,中国建材集团也在积极推进这项工作⛑️。
(三)开展碳管理
要树立“碳是资产”的理念🐹,既然是资产就需要管理👷🏽♀️,就要想办法流动🤷🏿♀️。一是积极参与碳交易🏃♀️。目前水泥行业全国碳交易箭在弦上,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利用市场化手段推进碳减排🎑。中国建材集团将对内搭建碳资产管理体系,对外积极利用新材料板块优势🤒🥅,探索开发碳汇项目。二是积极参与碳金融。充分利用国家气候投融资与绿色金融政策🏫,探索开展绿色融资🏂🏻,盘活碳资产,推动行业碳减排〰️。
围绕行业碳达峰、碳中和,
分享几点思考和建议
一是坚定绿色道路,创造绿色绩效。水泥企业尤其是大企业要胸怀“国之大者”👃,当好碳达峰😿、碳中和的排头兵🧑🏽🎨、领军者,不负国家🥭、时代和行业赋予的使命和重托。中国建材集团已启动碳达峰、碳中和路径分析,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降碳行动👇🏻,推动行业尽早实现碳达峰目标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,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🥂。我们要紧抓绿色低碳契机,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,实现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平衡统一。
二是推动绿色创新,加强绿色协同。围绕降碳、协同处置📘、资源综合利用👩❤️💋👩、清洁生产、清洁能源、数字化智能化等,加快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。开展碳捕集、利用与封存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🔳,打造创新联合体。加大对低碳技术的扶持力度,完善激励约束机制。坚持系统思维⏏️、标本兼治⏺🧖🏽,把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保护修复结合起来🩻,把基于供应量调配的降碳方式与基于技术进步的降碳方式结合起来,加强企业合作与国际交流😬,积极探索以组建基金🧸、股权合作等方式共同减碳。
三是讲好绿色故事👧,共创绿色未来。碳达峰🫱🏼、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集众智、聚合力👔。我们要深入普及低碳理念,做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总结,讲好水泥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、企业故事,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、市场环境、舆论环境❌。中国建材集团将一如既往支撑水泥协会工作🗯。在协会的指导、协调、推动下🦸🏽,与行业里的兄弟企业一道,加强交流🤛🏻、创新合作,携手共进,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共识,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🫸,共创绿色发展美好未来。